别再狂堆素材了!TikTok GMV Max 放量的正确逻辑揭秘


在 TikTok 电商的激烈竞争中,商家们都渴望通过 GMV Max 实现销量的大幅增长。然而,不少商家却陷入了一个误区:疯狂堆砌素材,以为素材数量越多,GMV Max 就能消耗更多,从而带来更高的销量。但实际情况却让他们大失所望,即使复制了几十条“爆款”素材,GMV Max 最终消耗的也往往只有一两条。那么,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?
为何复制“好素材”却没流量?
在过去的 ADS 时代,通过大量堆砌素材和广告组确实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放量。但这种方式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——素材同质化严重。用户在浏览过程中看到太多千篇一律的硬广,很容易产生反感,这也成为了平台推出 GMV Max 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在 GMV Max 的机制下,系统会优先将流量分配给表现最好的素材。如果商家的素材同质化非常严重,甚至复制的素材框架完全一样,那么后面新增的素材能分到的流量就会非常有限,通常不会超过 20%,不被消耗也就成为了必然。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,每个模板裂变 7 - 8 条素材就足够了,重点要放在深挖产品的不同卖点上。一般来说,一个产品有 3 - 5 个卖点,而每个卖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又会有不同的痛点。通过挖掘这些差异,就能产出不少具有差异化的素材。同时,要多用不同的内容模板。同样的素材可以采用口播 + 效果展示的模板,也可以运用沉浸式种草的 ASMR 模板,还可以在视频的前三秒添加不同的钩子,以触达不同的人群。
GMV Max 放量的核心:种草 + 收割体系
许多商家在使用 GMV Max 时,只专注于制作“收割型素材”,如促销、卖点硬广等,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:没有前期的种草,哪来的用户可供收割呢? 要实现有效的放量,必须做到“两手抓”。一方面,要制作种草内容,比如分享产品的使用心得、进行目标人群话题讨论(如通过“宝妈时间管理技巧”间接推广母婴产品)。另一方面,要搭建完善的收割渠道,覆盖短视频自卖、广告投放、达人合作、直播带货等多个流量渠道。否则,你辛苦种草吸引来的客户可能会被同行的直播间或者达人给“收割”走。
GMV Max 真正有效的 3 个放量关键
TikTok GMV Max 放量的核心并非单纯地追求素材的数量。要想实现持续放量,必须做到以下三点:
多流量渠道布局
GMV Max 本质上收割的是全域流量。因此,商家要尽可能地布局多个流量渠道,让更多的潜在客户能够接触到自己的产品。
优化素材配比
既要制作种草内容,不断扩大人群资产,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;又要有比同行更强的收割能力,将潜在客户转化为实际购买者。
完善种草 - 收割体系
形成从种草到收割的闭环,覆盖用户的整个决策路径。让用户在接触到种草内容后,能够顺利地通过各种收割渠道完成购买行为。 TikTok 商家在使用 GMV Max 时,不应盲目堆砌素材,而要解决素材同质化问题,通过深挖产品不同卖点和运用多种内容模板来产出差异化素材。GMV Max 放量的核心是构建种草 + 收割体系,两手抓才能避免客户流失。真正有效的放量关键在于多流量渠道布局、优化素材配比以及完善种草 - 收割体系,覆盖用户决策路径。对于 TikTok 商家而言,掌握这些逻辑才能实现 GMV Max 的有效放量,提升店铺销量。
如果您也想通过TikTok爆单,或者领取一些免费资料,请联系大鱼“136 8683 5668”微信同号。TikTok出海找大鱼,结果式付费更保障!